跳到主要内容

033 大集经

八、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

一卷,六千多字。大藏第十二册(三五三),中藏第一輯第三集(線裝第二十三册)。劉宋· 沙門曇無竭(法勇)譯。法勇、本姓李氏,幽州黄龍人。幼爲沙彌,便修苦行。徧遊西土。元嘉之末,回揚都,譯經一部(即此經)行世。後不知所終。

佛在鹿苑,與二萬比丘,萬二千菩薩,二萬天子俱。華德藏菩薩問云何得如幻三昧,佛答以一法,謂無依止。又問何人得此三昧,佛答以彌勒、文殊等六十正士。又問他方菩薩何人得此三昧,佛答以觀世音、得大勢二菩薩。華德請佛召二菩薩,佛放白毫相光,照安樂刹,令彼此互見,互得大益。二大士來,佛遂説其過去發心之因,並授補處成佛之記。

異譯一種

⑴【佛説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】

三卷,八千餘字。大藏同前(三五七)。宋· 沙門施護等譯。内容同上。末後有一女人發心,便得轉女成男,受菩提記,爲前本所無。

九、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

一卷,五千餘字。大藏第二十册(三四)。東晉· 天竺居士竺難提譯。

佛在菴羅樹園。月蓋長者請佛救療毘舍離國惡病,佛爲説西方一佛二菩薩名,即得見佛菩薩。菩薩大悲,爲説神呪。

智者大師有請觀音經疏,并立行法。慈雲懺主,依此行法,得除惡病,兼獲音聲辯才。(知津)

此經原在密部,以觀音大士尋聲救苦,與此土衆生有大因緣;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,舉世流通,感應甚多,唯經中未曾顯説菩薩救諸病苦,而此經專爲救療惡病而説,祈能與普門品並行流通,故今收入方等部中。(請觀音三昧一卷,見大藏第四十六册(九六八),宋· 遵式大師集。)

註疏二種

①【 請觀音經疏】

一卷,一萬三千餘字。大藏第三十九册(九六八),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十一册。隋· 天台智者大師説,門人灌頂記。

人法爲名,靈知寂照法身爲體,感應爲宗,救危拔苦爲用,大乘爲教相。

②【 請觀音經疏闡義鈔】

四卷,四萬多字。大藏第三十九册(九七七),中藏第二輯線裝第十一册。宋· 孤山智圓法師述。

此疏未聞贊述傳授,後學往往不知其名,或雖知名而未披卷;遂因疾間約文敷義,筆之爲鈔,庶申明於大旨,開發於童蒙,而名爲闡義。

一○、 大方等大集經

案:此經原本唯曇無讖所譯之十二品、三十卷,隋沙門僧就,取無盡意菩薩經等五部合入,爲六十卷,故亦名“合部大方等大集經”。大正藏第十三册。中華藏第一輯中,僅有三十卷本。

六十卷中,品、分,共有十七:一至八及十一、十二、十七,名品。九、十、十三至十六,名分;每一分中,又分若干品。全部約五十三萬餘字。

一至十一及十三,北凉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;十二,宋、智嚴共寶雲譯;十四至十六,隋(或云高齊)、那連提耶舍譯;十七,後漢安世高譯(藏中第十七品亦云那連提耶舍譯,然撿明度五十校計經,應是安世高譯)。

十二、 無盡意菩薩品,即“無盡意菩薩經”;十四、 日藏分,即“大乘大方等日藏經”;(日藏經即第十三日密分之同本别譯,而日藏校詳耳。)十五、 月藏分,即“大方等大集月藏經”;十六、 須彌藏分,即“大集須彌藏經”;十七、 即“明度五十校計經”。

合部大集經易檢表

品 目 或 分 目卷 數卷 次譯 人别 譯附 註
一、 瓔珞品11北凉· 曇無讖大哀經此品不到一卷
二、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31—4此品有三卷餘
三、 寶女品25—6寶女所問經
四、 不眴菩薩品17
五、 海慧菩薩品48—11海意菩薩所問浄印法門經
六、 無言菩薩品112無言童子經
七、 不可説菩薩品113
八、 虚空藏菩薩品514—18虚空藏菩薩所問經
九、 寶幢分319—21寶星陀羅尼經
一○、 虚空目分322—24
一一、 寶髻菩薩品225—26
一二、 無盡意菩薩品427—30宋 智嚴 寶雲 共譯阿差末菩薩經
一三、 日密分331—33曇無讖
一四、 日藏分1234—45隋· 那連提耶舍此即大乘大方等日藏經
一五、月藏分1146—56此即大集月藏經
一六、 須彌藏分257—58此即大集須彌藏經
一七、 十方菩薩品259—60後漢· 安世高此即明度五十校計經

瓔珞品第一

佛在耆闍崛山,往古佛住大塔之中,與六萬八千比丘,無量菩薩俱。時、佛成正覺始十六年,知衆大集,堪任受持菩薩法藏,即入佛境神通實見三昧,於欲色二界中間,出大坊庭,如大千界。從三昧起,放大光明,與諸大衆上升寶坊,六欲天王各各偈讚、侍佛。佛至寶坊,坐師子座,又入無碍解脱三昧,一一毛孔放光,普照十方無量世界,光中説偈,爲勸放逸諸菩薩故。光徧十方,還從頂入。十方各有一大菩薩,與十恒沙諸大菩薩俱來,右繞萬帀,供養讚歎,次第而坐。佛從定起,謦欬聲徹十方,人及非人,四禪天衆,一切畢集。復放眉間光,入諸菩薩頂。於是諸法自在功德華子菩薩,入瓔珞莊嚴三昧,出師子座,從三昧起,偈讚、請佛登座。次有寶杖等十菩薩,各入三昧,令衆得益;乃至召魔王來,令其請轉法輪,佛讚其譬如百年闇室,一燈能破。次有法自在王菩薩,廣讚如來境界不可思議,嘆惜衆生捨大取小。會中,三十億那由他百千萬億天人,發無上心。

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

佛放白毫光明,入陀羅尼自在王菩薩頂;菩薩化大寶蓋,以覆如來,偈讚、問法,佛答菩薩有四種瓔珞莊嚴:一、 戒瓔珞莊嚴,二、 三昧瓔珞莊嚴,三、 智慧瓔珞莊嚴,四、 陀羅尼瓔珞莊嚴;一一各有增一至十等事。

次明有八光明能壞諸闇、浄菩薩行:一、 念光,二、 意光,三、 行光,四、 法光,五、 智光,六、 實光,七、 神通光,八、 無碍智光;一一光復八種。

次明修習大悲有十六事:一、 壞妄見,二、 壞四倒,三、 破憍慢,四、 壞五蓋,五、 拔沉没,六、 斷七慢,七、 斷惡道,八、 斷繫縛,九、 斷惡友,十、 施智慧,十一、 施因緣智,十二、 斷所見,十三、 斷三有,十四、 壞魔網,十五、 示樂因,十六、 開涅槃門。

次明修三十二善業壞衆生三十二惡業:一、 智慧,二、 上解欲,三、 法自在,四、 正命,五、正見,六、 不放逸,七、 壞粗獷,八、 一切施,九、 浄戒,十、 忍,十一、 進,十二、 定,十三、 智,十四、 正義,十五、 壞世行,十六、 斷煩惱,十七、 除我見,十八、 調諸根,十九、 壞邪説,二十、 知恩,二十一、 壞增上慢,二十二、 善口語,二十三、 知足,二十四、 恭敬父母師長,二十五、 修七財,二十六、 身念處,二十七、燃慧燈,二十八、 出離道,二十九、 捨左道,三十、 捨愛著,三十一、 信三寶,三十二、 修六念。

次廣答如來十六大悲,非聲聞菩薩所及。引古栴檀窟佛度非非想天一人,入定八萬四千大劫,待其下生,與授記已,方般涅槃。

次復明如來三十二業,即:十力,四無所畏,十八不共法。

於是如來顧問大衆:誰能守護如是供具及此寶坊令不毁損,待彌勒成佛十六年後,供養彼佛,及賢劫中五百如來?爾時諸法神通自在王菩薩,即承當之。有一神通魔王,問其安置何器?菩薩令其諦觀我身,見其臍中,有水王光世界,佛號寶優鉢羅,坐大寶山,宣説正法。魔王即發大菩提心,誓不退轉。

次、陀羅尼自在王菩薩答師子幢菩薩,廣説八陀羅尼,所謂:浄聲光明陀羅尼,無盡器陀羅尼,無量際陀羅尼,大海陀羅尼,蓮華陀羅尼,入無碍門陀羅尼,四無碍智陀羅尼,佛莊嚴瓔珞陀羅尼。佛讚印之。並説其曾於過去浄光明佛時,名爲光頂菩薩,問佛寶炬陀羅尼義,聞已、即得,故今能説。次有慧聚菩薩,請問得已不失之故,佛廣答以安住慧根,造作慧業。大地震動。次有具足四無碍智菩薩請問以何因緣名爲慧聚?佛説過去功德藏佛時,曾爲念意菩薩,不起於座,答佛所問百億事義,大衆獲益,故得此名。次乃付囑流通。

寶女品第三

世尊仍在大寶坊中。有寶女,手持白真珠貫,隨誠言力,徧著佛及諸菩薩頂,衆歎希有,佛述成之。女問實語、法語、義語、毘尼語義,佛具答之。十千菩薩得無生忍。女爲舍利弗説三十二菩薩寶心,悉無聲聞辟支佛心。又爲説四無碍智。舍利弗問其宿因,佛説:過去分别見佛時,曾爲輪王,供佛發心;久已離男女身,今以方便示女身耳。

寶女請問:十力世尊是即是離?又何故説十、 非一非百?佛説:非即非離。能説十事,故名十力;雖説十力,一具無量;爲流布故,説言十力。因廣説十力、無畏、十八不共,皆從菩薩修行所得。又答三十二相業因。地動、獲益。次答修行法行問。次寶女爲舍利弗説不退印。地動、獲益。佛又答寶女大乘問。次説三十二障碍事,三十二速得大乘事。結益、囑持。

不眴菩薩品第四

東方普賢佛所,不菩薩來供養佛,讚歎、問法,佛爲説一切法自在三昧。次明具足一至十法,能得三昧。大衆獲益。次不爲須菩提説無住義,無生忍義,佛讚印之,因説:得心自在,即能得法自在三昧。次爲須菩提説不夙因:乃於過去自在王佛時,名爲法語比丘,久修久證此妙三昧。不又爲須菩提説梵行法。大衆獲益,付囑流通。

海慧菩薩品第五

世尊仍在大寶坊中。是時,大千世界大水盈滿,出生無量芬陀利華,大衆各自見在華上,華出大光,彌勒問何因緣,佛言:下方寶莊嚴土,海智神通佛所,有海慧菩薩,欲來聽法故。海慧即來,先入三昧,令此大衆得見彼土,次偈讚佛,請問浄印三昧,佛爲具説:菩提心寶,三押(身、口、心)不壞,具足六度。次説穿菩提心。次説三昧根本,所謂:三業隨智;復有十種浄。具三十法,得八不共。

次明遠離滓濁,破壞四魔。次爲舍利弗説:師子初産、小火燒薪等喻。復爲海慧説:過去勤精進佛,示堅固莊嚴菩薩四法:一、 發心,二、 作心,三、 觀心,四、 如法住。既廣釋已,菩薩奉持,勤行精進,今成世尊。次有修悲梵天請問海慧:何名佛法?答:一切法即是佛法,無有二相。菩薩有八種力,聞深佛法,不生怖畏。佛讚印之。兼明能護正法,有四四攝,次有功德寶光菩薩問護法義,佛擧過去大智聲力如來答法護菩薩所問護法之義,兼以付之,山王等十九菩薩,各言能護,文殊師利言其悉是謬語,以世尊不得一法故。佛讚印之。文殊又説持經有十利益。大衆發心,地動出光。

海慧復問世尊:何法攝取大乘?佛答以百種一法,百三十種二法,五十六種三法,及障碍大乘三十七種四法。衆又獲益,大地震動,天人讚喜。佛復偈歎大乘功德。又爲海慧廣説門句、法句、及金剛句。於是十方菩薩興供、偈讚。慧聚菩薩申明佛出世義,佛擧然燈授記時七種三浄以印成之。

海慧復問:菩薩發何等願?佛答以如本發願,及説種種方便智慧。次説過去無邊光佛爲浄聲輪王説八種四法,王悟無生,出家修道;佛又爲説出家二十四益,并示以當浄自界,浄聲如法觀已,即得神通辯才,彼時浄聲,即今海慧。次又爲説如法而説、如法而住之義,引古師子捨身救二猴子之事爲證。次有二十一菩薩各説如法義;海慧復廣明魔業,佛廣説壞魔業道,波旬莊嚴四兵來趣寶坊,海慧以神通力,持置東方破疑浄光佛國,令發大菩提心;又令此彼兩國互得相見,互得大益。佛復説呪四章,付囑流通。

無言菩薩品第六

王舍城師子將軍生一子,空中有天誡之,八歲不言,因名無言,今以佛力,同其父母親屬,共到寶坊,現大神通,説偈讚佛,大衆獲益,興供。將欲問佛,先與舍利弗互相問答,次問聞聲及善思惟,生於正見,佛廣答之。無言復答舍利弗問得正見義。次乃問信、進、念、慧四力,佛廣答之。衆會獲益。無言次答蓮華菩薩倒見如見義,及菩薩義。佛讚其得慧燈三昧,因即廣明能攝六萬諸三昧門,譬如日出,能爲四事,一、 有大光明,二、 除滅闇冥,三、 示種種色,四、 令諸衆生得造事業。又如寶珠;亦如虚空。亦爲一切法頂。衆又獲益,動地,興供。次於世尊臍中,出一金剛臍菩薩,傳東方慧橋如來命,問安,聽法、及六萬億菩薩,皆在佛身内坐聽法;次從一毛孔出,禮佛、却坐。金剛臍復與無言問答,顯發無性、無聲、法界無二深義。無言復入金剛三昧,令此世界悉爲金剛,金剛臍盡其神力,不能破一微塵。次明有四種四法能得金剛三昧。無言次爲同來眷屬説四十事莊嚴菩提之心,十法常得親近諸佛菩薩;父及眷屬得柔順忍。佛乃付囑受持。

不可説菩薩品第七

世尊仍在大寶坊中,不可説菩薩讚佛,入定,問説大事,地動、興供,衆獲大益。又即演説不誑如來之義,無畏菩薩因問云何不誑如來,不可説分别答之,兼明無出之出,名佛出世。佛讚印已,無畏問誰當信者,寶女遂與廣相問答。次爲舍利弗廣説譬喻,明聲聞與如來,於無差别法界中,而有差别。又答無畏調伏問,報恩問,謂三十二業名菩提行,此能報恩。二人必死不治,謂聲聞、緣覺。無畏以衣供養,寶女不受,復作種種問答。次有勝意天子問説與不説之義,不可説化作比丘證信,復與勝意種種問答,亦與舍利弗種種問答,舍利弗深讚印之,佛亦讚舍利弗,不可説復與佛問難得受記義,八千菩薩得無生忍,昇空説偈,魔王化作比丘而來,不可説以神通力,令其懺悔,爲説十六種法,發菩提心,又説三十二法向菩提心,又請世尊説不可説六波羅密,魔王歡喜,大衆發心。

虚空藏菩薩品第八

婆伽婆遊妙寶莊嚴堂上,與比丘六百萬,菩薩不可説人俱。世尊分别大法方便,於時大千世界忽皆不見,唯見微妙寶臺,及見高師子座,舍利弗請問因緣,佛言:東方一寶莊嚴佛所,有虚空藏菩薩,欲來至此。菩薩尋與十二億衆俱來,供養讚歎,寶臺震動,乃問:云何行六度與虚空等?凡三十二問,佛一一答之。於六度中,一一各有四法成就,又有八法能浄。於六念中,詳明念佛三身,及念天差别。於陀羅尼中,具明三十二修。於二十四辯,具明二十四種修因。既答釋竟,大衆獲益。

速辯菩薩問:何因緣名虚空藏?佛言:過去普光明王佛時,曾爲師子進菩薩,入定雨寶,即獲此名。於是衆會渴仰,欲見神力,遂承佛命,入稱一切衆生意三昧,雨法及財,大衆獲益。又以神力,釋生疑菩薩之疑。佛又述久遠過去浄一切願威德勝王佛時,曾爲衆天灌頂輪王,已得不退菩提心三昧。生疑因請虚空藏説三昧行業,虚空藏答八萬四千諸三昧門,略舉八十三名。次舍利弗問生疑名,生疑自答釋之。

虚空藏復請佛説諸菩薩大誓莊嚴及道莊嚴。次有寶德菩薩問虚空藏修出世聖道之義,及入於涅槃、行菩薩行之義,衆又獲益,如來讚印,虚空藏乃推功於佛力,寶德問其意旨,仍答釋之。次又答阿難問。於是五百聲聞各脱鬱多羅僧供虚空藏,虚空藏即遣此衣至東方袈裟幢世界山王佛所,施作佛事。次有光明莊嚴梵天,雨華作樂供養,請問菩薩集善根資糧及出要智方便,佛廣答之,天歎希有,謂能以四句義,總説一切菩薩行。虚空藏菩薩語梵天言:一句亦能總攝一切佛法,謂離欲句、空句等,略舉十四一句,一一皆能總攝佛法;如佛法,一切法亦然。以是等句,皆非句故。一切佛法非句,假名爲句。次有寶手菩薩請問:何謂一切佛法根本?虚空藏答以住菩提心。次以二法攝菩提心,次以四法攝二,八法攝四,十六攝八,三十二攝十六,六十四攝三十二,百二十八攝六十四。寶手讚歎興供。

波旬化作長者,與佛問答,佛勅十六菩薩各説過魔界行,波旬興供,虚空藏説呪,魔子亦勉強發心,佛爲懸授記莂,申越長者疑悔盡除,六十八億菩薩發願持經。佛爲較量功德,並説咒術。四王帝釋亦各説呪。梵王、彌勒、阿難及功德莊嚴菩薩皆悉受持,佛與十方諸佛,同放大光囑累。

寶幢分第九(有十三品)

魔苦品第一

世尊在大寶坊中,重述初成道時優波提舍及拘律陀遇見馬宿比丘聞法見諦,魔不能擾事。

往古品第二

仍述魔衆發心問法,答以四法,不近惡友,速得菩提。於是地意菩薩請問不可説義可覺得否,佛言:不可説智即一切智。因反問以佛智,十五菩薩各各答已,樂欲菩薩復與文殊問答,佛讚印之,魔衆得無生忍,大會獲益。佛爲説過去業,謂往古香功德佛説寶幢陀羅尼門,華目比丘化無量衆,善行大臣發惡誓願;華目今成世尊,善行今爲波旬,還得受記。(説寶幢陀羅尼一章)

魔調伏品第三

魔盡其力,欲害於佛;舍利弗、目犍連、富樓那、須菩提、入城四門,各調五百魔子;佛現蓮華,説偈遠聞,魔被五縛,詐心皈依,七走不脱,至心聽法。

三昧神足品第四

佛欲入城,諸天競阻,佛以大聲慰之,心遊首楞嚴定,令諸衆生各見所事之像,光味仙人與五百弟子,聞佛説偈,皆得寶幢三昧,讚佛,得記。

相品第五

佛入三昧,令王舍城有十二門,門一如來,諸魔,天神,各興供養,於香華中,説偈周聞,佛又入佛莊嚴瓔珞三昧,令界清浄,十方雲集,説偈普益。次登光味所造寶梯,坐蓮華上,勸發波旬生歡喜心,波旬吐惡歔佛,佛變其氣成須曼華,徧供十方諸佛,集十方佛及諸菩薩。

陀羅尼品第六

東方阿閦、西方無量壽等十方諸佛,同聲説大集金剛法心因緣自在陀羅尼,月光童子菩薩亦説神呪,菩提自在梵王,正語梵天,皆現女身説呪,佛又説呪以加護之。

護品第七

善繫意菩薩變現八萬四千色身,調伏衆生,佛與授記。

授記品第八

莊嚴華魔王,誓以女身廣度衆生,説呪護法。吉意菩薩述其本事。佛皆與記。

悲品第九

十方諸佛爲莊嚴華及吉意二大菩薩説呪,二人受持。佛復勸諭波旬發心,波旬不發。

護法品第十

佛以正法付囑國王諸天,各發弘願。

四天王護法品第十一

梵王、帝釋,四王、各説一呪。疑心菩薩問魔悉來集否?佛言:都集。又問:有信心否?佛言:皆有信心,唯除波旬眷屬千人,當來破壞三寶;至法滅時,乃得信心,亦當成佛。次有太白魔天説呪動地,護持佛法。

曠野鬼品第十二

五百菩薩,以大願力,現鬼畜身,調伏鬼畜,説二神呪。

還本品第十三

十方諸佛欲還本界,地動、雨花。月香如來答梵天問,成就十法能護正法。